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四章 (第1/4页)
第十四章 上海。下午的秋阳已经不像炎夏那样灼热烤人了。 一辆电车在北京西路上行驶。 还不到下班时候,电车上并不挤,慕蓉支的mama一个人坐在电车中间的香蕉座上,随着电车的前行,身子一摇一晃,她并不觉得不舒服,只是蹙着眉,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病情证明单。 “休息三个月。”她一直在重复着病情证明单上的这几个字。工作了近二十年的那个医院的老大夫和她的对话,又在她耳边响了起来: “…血脂很高,严敏同志,你还需要好好休息…” “已经休息了三个月,还要继续…” “是啊是啊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休息对你的身体有好处。” “不是已经不传染了吗?我自己感觉上也挺好…”严敏还要辩驳。 老大夫双手插进白衣的大口袋里,笑眯眯地说:“严敏同志,你怎么啦?有些人想休息得不到,你倒是不要休息,实话跟你说吧,考虑到你的工作,我也盼望你早日回院来。但是,你确实需要再休息这三个月时间。连工宣队的头头也这么指示。” … 严敏还有什么话讲呢?她确实不想再休息了。入夏的时候,她患了急性肝炎,在隔离病房里呆了一个半月,回到家里,又呆了一个半月。每天是躺着、坐着,只在早上报纸来的时候,才稍稍觉得有点兴奋,可以看点新闻。但其他时间,她能干什么呢,丈夫慕蓉康和女儿慕蓉珊上班,儿子慕蓉松去中学念书,家里的事,都由近七十岁的婆婆一个人摸摸索索地做了。她不怎么会做家务,婆婆也不让她插手,她更闲着无聊了。 看小说吗,现在小说都难找到。再说,她也不是看小说的年龄了。近二十年来,她天天都在医院里上班,在大医院里,当一个护士长是很忙碌的。她已经习惯了和护士们谈心,习惯了接触病人,给病人做思想工作,每天,医院里那药水棉花和碘酒的气味,闻来叫人舒服。相反,不在医院的走廊里来来回回走动,从这个病房走到那个病房,闻不到医院里那熟悉的药棉味,接触不到医院里的一切,她倒觉得闷愁。 在严敏的内心深处,继续休息还有一个不安。几个月来这不安像一块硬东西那样堵塞在她的心头。那就是她休息久了,回到医院去,不会再当护士长了。 自从工宣队进驻医院以来,那个三十几岁的头头一再地来找严敏,要严敏给他介绍来看病的人一点照顾。起先,严敏碍于面子,给他办了,对方是医院的头头嘛!但是,没想这头头那么不自觉,一而再,再而三地来找麻烦,且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、无理,严敏要是照着他的要求办了,其他病人准会尖锐地批评院方。终于,工宣队头头厚颜无耻的所作所为使得严敏都不耐烦了。她在心里说:干脆,把医院当作你的家算了,可以随便安置亲人。因此,她婉言地拒绝了这位头头的要求。几次以后,这位头头对严敏就不满意了。但是,无奈严敏业务熟悉,群众关系很好,工作上从来不出岔子,这位头头也无法调她的工作。这次生肝炎,休息半年时间,回院之后,上面只要说一句“为了照顾你的身体”轻而易举就能把护士长工作调动了。借关心、照顾这些动听的字眼为名,给人穿小鞋,这样奥妙的打击报复严敏还能看不出来? 事实上,那个爱迎合工宣队头头的护士金莉,不是已经接替了自己的工作吗。难道说,自己休息了半年回到院里,金莉还会下去? 严敏不由得叹了一口气,老大夫好心地说:“…连工宣队的头头,也这么指示。”反而加重了严敏的思想负担,使得她好一阵闷闷不乐。 电车到站了,刹车时“叽嘎嘎”的声音,提醒了严敏,她抬起头来,发现自己到站了,急忙把病情证明单揣进衣袋,下了电车。 离车站不远,有一条笔直的水泥铺的弄堂。严敏家就住在这条弄堂的第三幢房子里。 走到后门口,严敏习惯地往信箱里看看,有信。她打开提包,取出钥匙,拿了信。 奇怪,信是慕蓉支插队的地址发来的,信封上的字迹却是陌生的,这是怎么回事? 严敏打开后门,上了二楼,进了自己的家,把提包往写字台上一放,用剪刀剪开信封,拿出信看了起来: 慕蓉支mama:您好! 你一定还记得我们吧,我们俩是慕蓉支的好朋友刘素琳和周玉琴。回上海探亲的时候,我们到你家来玩过。你说过,要我们常和你“互通情报” 最近,我们集体户的一个男知青,因在上海犯了罪,很快要被逮捕了。公安局已经发来了公函。可是,不幸的是,恰在这个时候,我们发现,慕蓉支和这个知青恋爱了。事情已到这种地步,慕蓉支今天晚上还同他一齐出去散步,真把我们急坏了。 作为好朋友,我们已经费尽口舌劝过她了。但是,看来我们的话作用不大,急得我们俩都不知怎么办是好? 慕蓉支mama,我们想到了你的叮嘱,决定给你写信,把情况如实告诉你。你收信之后,千万写信来劝劝她,快点写,快点!我们的话她听不进,mama的话她总是听的。 已经是初秋了,山区正要进入秋收大忙的季节。我们都生活得很好。 不多写了。 不及看下面的署名,严敏只觉得一阵晕眩,眼睛里直冒星花,拿着这封短信的双手在秋叶般地抖动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