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士不可不弘毅 (第1/2页)
第七章 士不可不弘毅 方应看手下,有十三名近身侍卫。 “八大刀王”原是方应看之义父方巨侠所收服的高手。方巨侠历练有成,是传说中的武林第一高手。 当时蔡京任相,得到皇帝赵佶宠信,立党人碑于京城端礼门,把旧党重要分子一百二十人刻名其上,胪列罪状。谓之“jianian党”并主张起兵,攻打西夏,投赵佶所好,赴民间采办奇花异石,奢风大炽,民不聊生。蔡京派大将童贯讨之,强加镇压,致使怀怨更甚。 时摩尼教余孽方腊起兵于睦州,与朝中旧党暗通,派出三名杀手,谋刺徽宗,这三名杀手分别谋刺徽宗,但均为方巨侠和诸葛先生所阻。 诸葛先生的职掌是与君主讲论治道、衡鉴人才,对刑案疑谳,有封驳之权,平章军国事一职,虽可过问政事,但实权却为蔡京一党架空。诸葛先生先平楚相玉京师内之叛,并力擒杀手萧剑僧,感化后收为义子。方巨侠认为杀皇帝不足以廓清大局,徒增危机,并绝不同意武林中人插手朝政,故在千钧一发间,截杀了刺客,救了徽宗一命。 徽宗感其救命之恩,要册封方巨侠为王侯,方巨侠无心恋栈权名,与妻飘然而去,行吟于山水之间,临行前只直言告诫徽宗,若一任奢靡下去,国事如江河之泻,追挽莫及。 反而方巨侠之义子方应看仍留在京城,武艺文才均十分出色,蔡京早有意思招揽,故向徽宗进言,将此一切封赐,都落到方应看身上。当然,徽宗也有意借方应看之力,保护京畿,尤其是对付剩下的那一名杀手。 这一名杀手两度为诸葛先生所败、方巨侠所伤,但都能逃逸,仍潜伏暗处,非杀徽宗而不心甘。 方巨侠离京后,留下来的“八大刀王四指掌”自都归方应看仆从。这“八大刀王”联手,连方巨侠都说过:“如果他们八人同心协力,联手应敌,我恐亦未可取胜。” 这就是方巨侠“至高的推崇” 此刻这“八大刀王”就是一齐向王小石出手、出刀、下杀手! 王小石怎么应付? 王小石退入愁石斋。 “八大刀王”刀阵一成,必可杀敌。 ──问题是:刀阵未成。 刀阵尚未形成,王小石已退入愁石斋中。 愁石斋当然不是只有一道门,可是,在此情此境,没有人会绕道自后门或侧门攻进来的。 就算这样攻入,时机已失,而且力量分散。 他们的刀势已发,身不由己,只有跟着冲进来。 当然,不是八个人一齐进来。 门口太狭,充其量也不过是容二人并进。 他们不是不能把门口震毁,坍开一个大洞,让八人同时冲入,而是若把这八刀联手之力先去毁一栋墙,对方在此时反击,他们便不易应付。 气不可泄。 一鼓作气。 他们只有先行攻入再说,绝不容王小石有喘息余地。 他们几乎在刹那间形成一个新的阵势。 两人一组,先行攻进。 只要两人攻得王小石一招,余人便都可闯进来,再结成刀阵。 这是未交手间的一刹那。 这刹那间却已决定交手的胜负成败。 “八大刀王”的阵势,发动得慢了一点,这一线之差乃因为彭尖受伤在先。 另外就是王小石不战先退,他们只好分批攻入愁石斋。 分批,即是把力量分散。 王小石的剑就在来敌并肩过门的刹那,发动了最要命的攻击。 苗八方和蔡小头是第一批攻进来的人。 苗八方的刀立时被震飞出去。 蔡小头虎口被刺中一剑,刀也落地。 第二批冲进来的人是兆兰容和孟空空。 他俩比苗、蔡二人只不过是慢了一瞬间。 一瞬间就是眨眼功夫。 但苗八方和蔡小头手上已没有刀。 对“八大刀王”而言,没有了刀,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。 王小石没有马上出手。 孟空空和兆兰容也没有动手。 他们冲进来,呆了一呆,兆兰容即道:“唉!我们败了。” 她一眼便看出来,打下去已没有必要。 一个人在得胜时谦逊并不出奇,但在失败时仍勇于承担、毫不气馁才是奇;所以说,观察一个人的将来成就,得留意他失意时的气态。 输得起,说容易,但纵使江湖好汉也看不开、放不下。 兆兰容是个女子。 她一刀未发,便承认了失败。 说完便行了出去。 孟空空只有摊摊手,向王小石笑笑。 王小石也对他笑笑。 孟空空过去拾起苗八方和蔡小头的刀,三人行了出去。 这时,一阵轻微的掌声自王小石背后响起“刀法好,剑法更好,刀法剑法,都莫如兵法好。” 王小石也不惊奇,只缓缓地转身道:“刀法剑法兵法,都不如你来得好。” 对方温和地笑道:“说得好。” 愁石斋不知何时,已有七个人在书画间。 七个不凡的人。 当中一个,意态优雅出群,面如冠玉,手里拿了王小石的毛笔,正在蘸墨写字。 就是他跟王小石说话。 但却不是他拍的掌。 拍手的是另外一人。 这人说话,另一人负责拍手。 看来这人穿得也不特别奢华,可是他身份尊贵得仿佛就算他死,也会有人替代。 替他拍手的人端坐在一旁,紫膛国字脸,五绺长髯,不怒而威。 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地方一坐,那儿就会变成了庄严的议堂。 可看这人脸上的神情,对说话的人是十分恭敬。 说话的人年纪已有一大把了。 他眼神闪烁灵活,笑起来可以是威严亦可以是慈蔼,竟然还带了点俏皮和jianian险,谁也猜不透他的年纪。 王小石看了看他的字,只看一眼,便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