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 (第4/6页)
椅子排成一队躺下睡觉。这样,程旭和爸爸总有一些谈话的机会。 爸爸问程旭下乡后的情况,听说程旭下决心在韩家寨试育良种,爸爸大为赞成;爸爸问外面的形势,听程旭谈到一些反常的情况,如外地工厂只贷款、不生产、有些地方资本主义泛滥,山区的村寨上变相的“四旧”复活;迷信活动猖獗;姚银章那样的土皇帝为所欲为;农村社员的生活水平很低,他总是紧皱眉头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;爸爸也问到家里的情况,程旭一一谈了每个人的情况之后,他沉默了一会儿说: “程旭,人的一生,总要经受种种严峻的考验…经经风雨,见见世面,比总是在花园里散步好!”“爸爸,”程旭忍不住指着病房墙上的两条黑字标语,(一条是“打倒叛徒、黑帮、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程帆!”、一条是“敌人不投降,就叫它灭亡!”)问:“为什么要这样搞?…” 程旭难受得说不下去,爸爸却坦然地露齿笑了笑,郑重地说:“孩子,爸爸是个共产党员,我对党、对人民,是问心无愧的…” 这样好的爸爸,为什么有人要关押他,为什么有人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,为什么?程旭愤愤不平地问道: “爸爸,过去你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里,宁死不屈,受尽折磨,为什么今天,他们也还是这样折磨你…”父亲向他摆摆手,示意他不要激动。显然,爸爸对这个问题,考虑过很久了。他低沉而镇定地说: “革命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…孩子,你要牢牢记住,有时候,乌云也会布满天空,但是,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。” 他们的谈话,时常被打断。有时候是走廊里的脚步声,有时候是监督程帆的年轻人赶回来不放心地瞥视父子俩几眼,生怕他们会不翼而飞。就在这种时断时续的交谈中,程旭从爸爸的话里,吸取了多少有益的养料啊,他觉得心胸开阔了,他觉得目光深远了,他觉得意志坚定了。 程旭以前总认为是了解爸爸、熟悉爸爸的,在陪伴爸爸的这些日子里,他才感到真正熟悉了爸爸、了解了爸爸。 他比过去更加热爱爸爸了。细心地照料爸爸的衣食,久久地坐在爸爸的床头。尤其是每天给爸爸去端饭菜,他总是争取给爸爸拿些较好的菜来。有些人看到他是个“专政”对象的儿子,不免投来鄙视、轻蔑的目光,说些刻薄话。为此,程旭不知伤心过多少次,气愤得想喊叫起来。但是在爸爸面前他总是把这些掩盖起来,免得影响爸爸情绪。 当然,也有很多人,不是看墙上的标语、不是看门口有两个人监督他们这些表面现象来判断人的。他们在学习中、在生活中、在自己的感情上有自己独特的判断,时常有人投来同情、关切的目光,时常有人不让人察觉地把好菜配给程旭。程旭印象最深的,是医院的那个四十多岁的护士长,她端庄沉静,态度和蔼可亲,说话总是轻声柔气,动作熟练而准确无误,腰挺得笔直,走路的时候,脚步放得很轻、很轻,每次只要她分配菜,程旭总能拿到一份可口的营养菜。 感谢医院的治疗,四个月之后,爸爸开始痊愈了。但是,新的勒令又来了,不准程旭再去服侍父亲。很快,他的父亲又被送进黑屋子里去了。 雨声哗哗,风声呼呼,慕蓉支靠着岩壁,脸对着程旭,听他说完了这段往事。在听的过程中,她一会儿惊骇,一会儿疑惑,一会儿不解,一会儿害怕。当程旭把一切都讲完之后,她仿佛觉得,自己被领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道口上,站在那儿,既渴望又害怕地向前方仰望。她好像看到了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,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。半个多小时,她觉得自己长高了,比这以前,更加了解程旭了。 说实在的,程旭说出的每一句话,都是大出慕蓉支所料的。 慕蓉支的生活道路,和千千万万解放后诞生的上海姑娘一样,托儿所,幼儿园,学生时代“文化大革命”上山下乡。她的生活是简单的,她看待生活也是简单的。十七年来,在社会主义社会里,在父亲是工人工程师、母亲是医生的幸福、安逸的家庭里,在学校的具体教育下,她看到的都是祖国灿烂明媚的辉煌图景,她单纯的头脑中想象的生活总是一片光明。只有在小说、电影、戏剧和老工人老贫农的回忆里,她才知道生活中有魔鬼、有积污、有阴暗的东西、有渣滓…不过,这些东西,不是她所生活的时代的,和她是隔着一重天的。平时,只要一谈起这些东西,慕蓉支就会立刻联想到自己作文中写的那几个字:万恶的旧社会。她相信,这样的东西,像报纸、电影、许许多多人说的一样,是一去不复返了!除非资本主义复辟,劳动人民才会吃二遍苦、遭二茬罪。而这,是绝不可能的。党和人民绝不允许!所以,当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之后,学校里贴出大字报,说某某领导是走资派,说某某老师是牛鬼蛇神,勒令他进“牛”棚,罗列出几条罪状,慕蓉支便会吓一跳,她会自然而然远离那个老师、那个校领导,因为他们是阶级敌人,是身上有污点的人。他们应该去打扫厕所,应该被揪上台去斗,应该遭到大家的唾弃。不但远离,慕蓉支还会气愤愤地想,这些家伙真狡猾,竟然混进了革命队伍,伪装革命,欺骗学生。由此,慕蓉支就会得出结论,阶级斗争,确实是尖锐复杂啊!即使当爸爸厂里有人在家门口贴了大字报,说爸爸是走资派的掌上明珠,说爸爸忘了本,只专不红,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,慕蓉支也相信那些大字报贴得对。因为她确实看到,爸爸常常深更半夜了,还伏在灯下画啊、算啊、写啊,连慕蓉支拿着报纸想和他谈谈政治形势和时事新闻,他也没工夫。这就证明,爸爸确实是只专不红,大字报贴得对!当mama阻止爸爸熬夜的时候,快下乡的慕蓉支也站在mama的“革命”立场上,不再让爸爸在“白专”道路上越滑越远呢! 可是今天,程旭对她说出的一切,把她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