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03开香堂 (第1/3页)
03、开香堂 到得门前一看,是一所荒废的大宅。门口站着两个人,只问一声:“来了?” “来了!”引路的人答应着,径自将他们领了进去。 这所大宅的房屋甚多,但十分破败,有几处地方点着一盏油灯;有些人坐着在喝茶,却都是静悄悄,而且衣冠相当整齐。 刘不才看看身上,低声向小张说道:“这样子狼狈,不便上香堂参祖吧?” 小张拉了他一把,示意他禁声。刘不才想到“开口洋盘闭口相”这句话,不便再问;不过引路的人却接口回答:“不要紧。备得有几身干净衣服,等下见了‘知客师’再说吧!” 刘不才记起来了。香堂职事,一共十二位,第一是“当家师”;“知客师”排到第十一位。十二师以外,另有“主香”一位,有时候由当家师自己兼任;但如当家师有前辈在,则由前辈主香。看这天香堂的规模不小,定有比孙祥太辈分还长的人来,倒要看看是哪些年高德劭的人物? 正这样想着,引路的人,已经站住脚;走出来很体面的一个人,大概就是知客师了。 “老大!”那人问刘不才:“贵帮头?” 这就到了准充不准赖的时候,刘不才有些心慌;但必须沉着“与武六。”他说;这是松江的帮派。 “贵字派?” “理字。” “贵前人尊姓,上下?” “家师姓吴,上行下恭。” 这句话马脚大露。刘不才是充冒松江老大的同参弟兄;吴行恭是“老太爷”的名字,早已故世;帮中称为“过方”按理要说“先师”如今回答“家师”岂不令人大惑不解?因而那知客师也愣住了。 刘不才自己也发觉错了;不过他究竟机警,立即又说:“先师过方两年了。” 这算是掩饰了过去,知客师便又问:“请问老大贵姓?” “好说!”刘不才垂手答道:“敝姓刘。” “老大在帮?” 这句话又让刘不才困惑了,已经问过字派,当然知道在帮,何以明知故问?转念想到,这或许是有意反复盘问;不管他,且照规矩回答:“沾祖师爷的灵光。” “老大身背几炉香?” 这句问话,刘不才懂,是问二十四个字派中,他排到第几个字?可是初次回答却不容易,因为原是冒充,没有排过,只能在心里先默念一遍“清净道德,六成佛法、能仁智慧、本来自性、圆明行理”默念到“理”字,才算排清楚,是第二十个字。 “身背二十炉。” “头顶几炉?”这是问他“前人”的字派,自然是:“头顶十九炉。” “请问老大,贵帮头什么旗号?吃什么水、烧什么柴?什么所名?装的何人粮、粮有多少石、什么地方卸粮?有什么记号?几只太平、几只停修?” 这真叫“若要盘驳,性命交脱”!刘不才知道自己冒充得不好,知客师起了疑心。这也怪不得他,像这样的香堂,不比收徒弟是桩喜事;动到家法,而且李小毛难逃活命,说不定有他的“死党”混进来搅香客,掀起极大的波澜。职司接待宾客的执事,自然不能不谨慎。 但谅解归谅解,关口还是要过;幸好预先想到,有一套话可以救急。说到这套话,就等于生了嫌隙,实在不宜出口;但舍此以外,当场就要难看,只好不顾一切了。 打定主意,将心一横,他面无表情地答道:“老大你听清,在外三分安清,七分交情。你老大要提起自己人,只有出五服的本家,没有出五服的安清。叫做多一位前人多一条路;多个兄弟多条臂膀。一师皆师、一徒皆徒。安清有三准三不准;准充不准赖;准打不准骂;准借不准偷。如果提起‘道情’,兄弟欠学。叫做‘叙不完的安清,讲不完的道情’。如今金斗不在家,雀杆不点头,粮船不行运;兄弟是‘旱码头孝祖’,投师的时候来得慌,去得忙,香炉未冷,烛台未干,敝家师少慈悲,传道师少教诲;帮中之事,兄弟一概不知。望你老大要恕过我兄弟。你老大是‘老帮四卫’,帮中规矩尽知,要请多多慈悲。”这一套话,软中带硬,似嘲若讽,是经过不知多少年,逐渐形成的范式。共分三层意思,第一段是指责对方不念自己人,有意刁难,破坏团结。第二段的着眼在“准充不准赖”;意思是就算冒充,亦不为罪过,何必盘问得太顶真?第三段是解释为何“提起道情,兄弟欠学”;帮中的历史叫做“道情”因为“欠学”所以“一概不知”然则又何以“欠学”?这就因为是“旱码头孝祖”的缘故。 “旱码头孝祖”是帮中很有名的一个典故,亦是开法领众的一种特例。所谓“旱码头”最初是指山东台儿庄;运河在山东境内,本无南北之分,直到咸丰五年,黄河在铜瓦厢决口,神龙掉尾般,由南往北,在东阿、寿张之间,横穿运河,由大清河故道入海,这才将山东的运河,断成两截,黄河以北的称为“北运”;黄河以南就是“南运” 在咸丰五年以前,山东临清以南的运河,大都以汶水为源;其中台儿庄到韩庄这一段,河阔水浅,上行的船,满装漕粮,又是重载,吃水更深。这段水路一共八十三里,却置有八座水闸,但不管怎么样盈虚调剂,总归走不快,必得借重拉纤。 船上原有纤夫,只是其他地方可以应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