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03开香堂 (第2/3页)
付,到这段路上就不够了,需要临时雇工。漕船上的入息厚,出手大方,只求不误限期,多花几文不在乎;因而为漕船背纤,是桩好生意。久而成例,一到漕船进山东境界,附近几州县的乡下人,都赶到台儿庄来做纤工。但是,漕船上所要的人,究竟有限,为了争生意,打得头破血流是常事。 这样常闹纠纷,漕船上亦很头痛;同时彼此争夺,用这个得罪那个,用那个得罪这个,取舍之间,亦很为难。于是帮中订定办法,准许这班人投师入帮,这一来,一方面用纤工自己人优先,取舍不致漫无标准;另一方面可以用帮规约束,不准滋事。这就是“旱码头孝祖”的由来。 但是,在那些纤工,投师人帮,原是为了生意;在漕船,开法领众,无非权宜之计。因而“旱码头孝祖”一切因陋就简,既没有开大香堂那些隆重的仪式,自然谈不到传啥“三帮九代”所谓“投师的时候来得慌,去得忙”无非为了生意投师;投完师赶紧要去上生意“香炉未冷,烛台未干,家师少慈悲,传道师少教诲,帮中之事一概不知”确是实情。 不过,盘问时这样说法,无非作个不愿回答的托词,语似谦卑,实有厌恶渺视之意。因此,非到万不得已,不肯出口;而盘问的人,听到这话,不管如何不满,亦应适可而止。不然就要破脸了。 当时那知客师倒又愣住了,看刘不才的态度言语,真所谓“洋不洋、相不相”看不透是啥路道?遇到这样的情形,只有一个办法,去请教主香。 孙祥太得知其事,如俗语所说,好比吃了萤火虫“肚子里雪亮”;必是刘不才冒充不过去了,硬作挺撞。当时倒对那知客师好生歉然,打个招呼:“都看我面上,不必计较”然后亲自出来应付这位“赶香堂”的“怪客” 孙祥太的处境甚难,照规矩说,像刘不才这种情形,就是来路不明,应该摒拒不纳;否则就得遮人耳目,再作一番盘问,却又怕刘不才应对乖谬,变成“越描越黑”想来想去,只有先马虎了事,宁愿事后受人责备,亦比此刻搞得破绽百出,进退两难为妙。 好在他是主香的身份,在香堂中原可便宜行事,当时只打个照面,使个眼色,将小张和刘不才引人右面厢房,悄悄说一句:“请坐!” 小张知道这是“挟带私货”的手法。此时无须寒暄客套,只点点头表示一切心照,自会谨慎小心;然后低声答说:“你请便。” “你们坐一会。我找个人来陪你们。” 等孙样太一走,小张拉拉刘不才的衣服,并排坐了下来;心中都有些七上八下,因为厢房中的人甚多。如果有人上来攀谈,又会露马脚。幸好,很快地来了个熟人;就是孙祥太特意找来陪客的赵正涛。 “你今天也来了?” 小张这句话就说得不合适,倒像他不该来似的。赵正涛只得含含糊糊应一声,招招手说:“请到里面坐。” 一出厢房,引入别院;空宕宕一间破败的屋子,里面有一张方桌,四条长凳,桌上倒有茶和点心。等赵正涛站住脚,小张四面看清,别无外人,才替刘不才引见。 “自己人不好瞎说。我们两个本来是不该到这里来的;只为我这位刘三哥要来开开眼界。一切不懂,请多多包涵。” “师父跟我说过了。委屈两位,只为那面人多,叙起‘道情’来,两位要受窘;所以让我在这里相陪。”赵正涛又说;“我是‘带毛僧’,还没有进香堂参祖的资格;别的规矩,也还不熟,不敢乱走一步。请两位包涵。” 这话就是暗示,客人最好不要提什么要求害他为难。但如坐在这里喝茶吃点心,岂不是白来一趟?刘不才心里有些着急,便向小张抛了个眼色。 就是没有表示,小张也会动问“:“我这位刘三哥,特意要来看香堂——” “我知道,我知道。”赵正涛抢着答说:“开香堂还早。师父关照过,到时候会来通知,总归让两位看得到就是。不过,要委屈两位。” “不要紧,你说。” “只能在外面看看。” “这我们晓得。”小张答道:“连你都不能进香堂;我们两个更不用谈了。” “能体谅我,再好都没有。”赵正涛很欣慰地;接着为客人斟茶,同时又说:“师父昨天还在说,这趟多亏得小张叔帮忙——” “慢来,慢来!老赵,”小张诧异“你怎么矮了一辈?” “你是我师父的好朋友,自然比我长一辈。以前身份没有揭穿,我不便改口,今天当然不同了。” “那不好!我又不在帮里,各叙各的。” “那怎么可以?今天在香堂里,我如果不尊敬师父的朋友,岂不是欺师灭祖?”、 “好,好,随你!”小张问道“李小毛这几天住在什么地方?” “就在这里。”赵正涛往后面指一指。 “这里是什么地方?” “本来也是人家的庄子,主人家败落了。管庄子的也在帮,所以借他的地方一用。李小毛从城里出来,一直住在这里,人倒养胖了。” “养胖了?” “一顿十个山东馒头,一大盘红烧rou,一大碗鲫鱼汤;吃了困,困了吃,怎么不要养胖?” “你师父倒言而有信!”小张深感安慰,也深为倾倒“你们帮里说话算话,值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