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1节 (第2/4页)
的人,有主刀大夫,有观望学习的大夫,有医药代表。无他,这是我们科第一次使用德国产的先进设备,仅仅一根引流管子,加了专利技术,价值三万八。同类产品,如果是国产的,几千足矣。 躺在床上的男病人被麻醉过后;赤身裸体躺在病床上,护士们忙着遮盖并露出手术部位。 这个男人,看起来其貌不扬,既不像家财万贯,也不像气宇轩昂, 单从肤色和体态判断,更接近于农民,而这条管子价格并不便宜。我在好奇他的身世背景。 手术费了番周折,我们在穿管子的时候对于零部件的摆放和医药代表研究了一会儿,最终手术顺利。 第二天查房的时候我发现,昨天病床上的那个病人,单独住在最高级的医院套房里,其夫人雄赳赳气昂昂,一副官太太模样,虽然说话客气周到,但语气里不容商量,拍板做决断的样子一看就与那些农村妇女的怯怯不同:“用最好的药!住最好的房!派最好的护士来!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我的爱人!钱不是问题,人命大于一切!” 过后一打听,她的老公是一名退休的官员。级别并不是特别高。 一个敢于说出人命大于一切的人,是因为他有后盾有支撑。有人为他的健康买单。 同样是劳作一辈子,有的人轻如鸿毛,有的人重于泰山。生命是不等值的。 一个念头飘然而逝,在我的脑海中只驻留一秒:人在脱光了的时候你是看不出身份区别的,人的区别只在穿了衣服才能被分辨。 网友: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那个著名的“某百万元天价医药费” 的案子。一个病患家属将医院告上法庭,说病患收到N百万元天价医疗费的单子,质疑医院的收费。最终医院以几十万元的多收费用告败,另外的N百万元多收无实据。 有人解读过这个案子的背后吗? 大家都说医院多么无良,医院背后的故事有人注意到吗? 有人质疑该患者有高官背景,是不是高官无从考据,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该患者的费用里有N百万元是国外购进的天价药品。这笔费用没有被报销采纳。因为没有被采纳需要个人支付,于是家属将医院告上法庭。 家属为什么购置N百万天价药品?因为他们想当然认为该笔费用会被报销。如果开始就告诉他们这笔钱得自己掏,请问患者家属还舍得这样购买吗? 人的命有没有救治的价值,全看是谁买单。 …… 六六:为什么没有人深挖这则新闻背后的故事?因为不敢? 还是因为触及到很多不能触及的事实? 舆论到底给我们在灌输些什么? 我们从这则新闻里看到的是:医院都是吸血鬼,大夫都是无良汉。 狗咬人不是新闻,人咬狗才是新闻。人咬人又不是新闻了。 而且,人也不能随便咬人。 媒体在吸引眼球的需要下,很冷血地将可以肆意牺牲的医院和医生牺牲掉。在那则新闻里,媒体和公众只想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,那就是医院肆意收费,却没有人去细想,那N百万的背后。 如果媒体只一味以牺牲医院的形象、医生的形象博取上镜率,吸引公众眼球,我想,这个社会失去的,将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,那就是信任。公众印象一旦形成.对医生医院的信任丧失.其受害者是患者本人。医生与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,而事实上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要更多一些。因为我们都没有专业知识,我们需要医生的判断和承担责任。如果我们因为不信任而质疑他们的 专业能力,结果就是医生也不会为你的命负责。 举个例子:我去年摔断胳膊,医生告诉我有两种治疗方案,一种是保守治疗,让骨头长在胳膊里,缺点是有可能以后阴天下雨疼痛。另一个是开刀治疗,取出碎片,缺点是有可能损伤运动神经。 正常情况下,医生会说:“我告诉你两种后果,你自己决定治疗方法,我不能替你做决断。” 这个医生我信任他,我让他替我决断,他最终让我不开刀保守治疗。我的信任,为我省了一刀的费用和疼痛,且保护了我的运动神经。目前为止没出现下雨疼痛的症状。他因我的信任而担负了责任。 下午我在五官科医院看诊。 有大夫建议患者开刀,患者疑虑重重。如果我是那个患者,我也疑虑重重,眼睛是我的,万一—刀下去瞎了,我的后半生就完蛋了,我不得不仔细询问。我在以一个外行的眼光在判断一个内行的决断,主要是质疑他的目的:开刀他会从我这里获得好处吗?不开刀真的如他形容得那么恐怖吗? 这个大夫,我很熟悉,我知道他所说绝无戏言。他的品格我相信。 可大多患者是没我这样的私人交往的。 最终大夫说:“你想好。你自己决定。你要不开就不开。” 如果这社会上,每办一件事,都要先与打交道的人建立私人感情,我们这一生将要耗费多少时间在无谓上?信任一个人是这么困难的事情吗? 我在医院采风的这一段,觉得医生很可怜。我不说医院,因为医院是一个机构。我只说医生。医生的工作和体cao运动员一样,是个1O分起评,有差错就减分的职业。 所有的病患进医院,就为了治病,治好了病,这是理所应当的结果,因为这是你花钱的目的。事实上,医院里95%以上的患者都是痊愈出院或者医治有效的,如果低于这个数字,医院早就关门了。剩下的5%,有后遗症的,没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